阅读历史 |

8 宣誓主权(2 / 3)

加入书签

,但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娃儿基本都是吃得了苦的性子。

他们俩一个掌厨、一个吆喝,好不容易在刘阳市的老牌店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店面眼看着红火了起来,探店、节目采访、金筷子评级、文旅奖项……

各类姐弟俩在乡下种地时,想也不敢想的荣誉,慢慢挂满了半面墙。

可哪怕血脉相连,有时候也只能共苦、无法同甘。

一开始弟弟只是香提高菜品价格——那会儿弟弟还会以原料和人工成本做借口;后来涨得频繁了,便多以同业统一涨价的理由搪塞过去。

开店的前几年,绝大部分成本摊销在食材、厨师工资和店内易耗品上。

但自从尝到了金筷子评级带来的甜头,每月净利润的大头便倾斜向了营销费用科目。

无论是同行还是客户,苦虚假营销已久。

可卖货和推广作为职业的kol达人们却引以为傲,凭借“分享”的冠冕堂皇理由,鸡贼地绕过了广告法的条条框框。

为了提升视频完播率、图文点赞评,他们不惜以夸张的手法进行虚假宣传,吸引顾客通过自己的返利链接以达成交易。

至于店面是否能为超载的客流量提供达人们所承诺的出餐水平和服务质量,他们是全然不管的。

后厨的丽姐与大厅只隔着一道玻璃门,见来来往往的客户越来越多,心里自然是高兴的。

尽管确实累了些,但她还是咬咬牙撑了下去。

叫围着灶台打转的丽姐察觉到不对的,还是供应商送来的劣质食材。

冻库的排骨、屠宰场的下脚料、泡过药水的芋头、干瘪糜烂的辣椒、配料表和盒子一样长的科技调味料、杂牌子的食用油……

“这种不入流的腌臜东西,你敢让你老婆孩子吃吗?!”

弟弟从小顽皮,但在丽姐和父母的规训下,总不至于走弯路。

暴怒的丽姐妄图想像小时候一样,拿炒勺敲醒从小机灵有余、却沉稳不足的弟弟。

“蒸菜馆、蒸菜馆,你当初说想用电蒸锅代替竹蒸笼好加快出菜速度,我是答应了;但你现在想拿这种东西当原料,还想用炒过的菜冒充蒸菜——你是被猪油蒙了心吧!”

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快钱面前,再深刻的亲情羁绊也只是障碍。

苦口婆心的丽姐等来的不是弟弟的迷途知返。

这一回,甚至连父母也不站在她那边。

“原本营业执照上的法人是丽姐的,谁想得到这小兔崽子居然用‘姐弟蒸菜馆’的店名注册了商标,还倒打一耙,逼着老店改了名。”

八卦中心的女生气得脸都红了,恨不得替丽姐去给她弟弟狠狠来上两巴掌,“分家以后,他还嫌做得不够绝,后来居然还敢找房东加价恶意盘下店铺,硬生生把丽姐给逼走了!”

大爷附和道:“是咯,我们以前下楼就能吃到的家常菜馆子,现在非得骑上十几分钟的电动车才能赶过来。我要是有这种弟弟,非得打死他不可!”

“好了,大家吃好喝好,别为不值得的人生气。”八卦中心伸进来一只不怎么白净、满是油溅印子的胳膊,那手中还端着盘切得齐整的腊味合蒸,“请你们吃,这一批刚腊好的。”

大爷眼疾手快地挟了个从中劈开的腊鸭头,嘴里不忘念念有词:“丽妹坨你就是性子太软了,说了你就该去打官司!我儿子吃你家蒸菜馆长大的,还会收你这点律师费不成?”

“就是就是,你去吵架的话,一定要带上我。别的不说,我们当老师的嗓门可大得很,看我到时候戴上小蜜蜂,骂不死这不要脸的……”

丽姐显然和这群老顾客熟稔得很,一时间群情激愤,也叫她有些动容。

只是她手上刚摸过辣椒,只能用汗津津的领口去抹眼角。

“我年年拿去年检的营业执照,抵不过人家一张以注册商标证书为证据提交的侵权申诉;打电话找来的电视台只认广告费不认人,一听说我不是店长,又给不起价格,全都跑得比兔子还快;评分平台上线不到半年,分数被水军生生刷到三点几分,评论里全是关于卫生和口味的假差评。”

后厨的中年男人不知道怎么安慰丽姐,只好搬了张凳子,扶着人坐下。

丽姐显然是憋得狠了,一向坚强、从不抱怨的她难得落了泪:“我在网络上曝光他的这几个月以来,店里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次关于消防、市场的投诉检查。如果不是你们支持,我和店里的几个老伙计,都不知道怎么把新店开起来……”

趁着众人安慰丽姐的功夫,三位已经买过单的“游客”悄悄从店里撤了出来。

“小何记者立大功呀!”

杨钰故作轻松地拉住何应悟的胳膊,把准备朝谈嘉山迎上去的他拦住,小幅度摇了摇头。

“他心情好像不太好。”远远望着正站在垃圾桶旁边黑着脸打电话的谈嘉山,何应悟忧虑极了,“谈老师很爱干净的,你看他连旁边的的垃圾味都顾不上了……我好担心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