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只要你(7更)(3 / 6)

加入书签

?”

赵锦宁再三坚持,李偃勉强应下:“有言在先,若是累了,你就开口说话。”

台宝山外形酷似宝塔,故因此得名,山尖陡峭难修栈道,这道观就坐落在了半山腰,登山虽不费力,然连日y雨,石阶苔痕遍布,往来敬香拜神的香客亦是不少,道上摩肩擦踵,脚下sh滑,云步石梯需得时时留心。

李偃贴心护在赵锦宁身侧,叮嘱道:“当心脚下。”

她扶着他的小臂,也倒是妥妥当当,顺顺利利地迈进了道观大门。

这道观虽b不得京中白云观,但殿宇建造的也甚是宏丽,古树林木周匝环绕,浓荫覆地,香烟缭绕不绝,磅礴气势直冲云霄。

往生牌位设在宗师殿,走至殿门,便能瞧见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身骑九头狮端坐在九se莲花座的太乙救苦天尊。

想是观中香火旺盛,神像塑的栩栩如生,即便心中不信道法,也禁不住生出几分敬意。

赵锦宁随着李偃步入殿内,侍立道童递上香,两人敬香礼拜完,李偃还要添些香火钱,小道儿便引至前殿见了观主张真人。

他挥金如土上来就是五百两银票,张真人拂尘一挥口中直呼:“福生无量天尊。”

“观中备有素斋,两位福主可到后院厢房歇息用斋。”

李偃要询问赵锦宁的意思,一回头,见她直盯着殿门一侧求签卜卦的长桌,他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神se:“好不容易来一趟,要不要卜一卦?”

张真人也在一旁帮腔道:“小观有三清祖师庇佑,签一向最为灵验,福主有何心愿,只管求一签,定能解惑。”

赵锦宁素日不信神佛,但思起做的那几个梦,便疑疑惑惑的,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跪在蒲团,举起签筒,将所思所梦默默在心中祝告了一回,只摇了两下,就从筒中掉出一支签来,她叩了头,拾起一看,上头写着:“第十二签,上上大吉。”

下面还有一行朱笔写的小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她起身递与张真人,张真人抬起左手,掐指一算,捻须笑道:“福主这签,主姻缘,乃是大吉大喜之象。”

赵锦宁满腹狐疑:“是何解?”

“满目山河空念远,”张真人炯炯目光自她跃向李偃,笑说:“不如怜取眼前人。”

赵锦宁闻言,回眸一瞥,李偃正在立在她身后,面容俊朗,神彩飘逸,十分坦荡自若,显得倒像是个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心中愈发半信半疑起来。

转念又一想,本来也不十分诚心,签语随便听听也就罢了。

李偃道:“累不累?留下用些素食歇歇再走?”

赵锦宁说不累,往殿外一望,道:“天se不早了,还是早些回罢。”

李偃颔首:“也好。”

张真人送两人出了殿门,目送夫妇身影走远,挥一挥怀中拂尘,喃喃道:“尽人事,听天命。”

身后小道捧着查签薄凑上前,指着第十二签的批语,说道:“师父,这十二签是功业签呀。”

“这里头的签都是为师写的,”张真人斜了小道童一眼,“我能不知?”

小道士狐疑地抠了抠头皮,“那您还”

“休要多言!”张真人轻掸尘尾,打断了小道士的话。

小道士忽想起什么,顿时恍然大悟,笑嘻嘻道:“妄语一戒,不打诳语!师父您看那两百遍《道德经》能不能免了?”

眼瞅着张真人立起拂尘,紫檀木柄兜头就要打下来,小道士忙不迭拿着查签薄护在脑袋上,撤后一步:“师父!弟子这就去抄!”

“你这个小猢”

狲字还卡在喉中未吐,小道士快语一步:“师父!祖师爷在您身后看着呢!”说完便一溜烟儿的跑远了。

张真人后知后觉,忙抬手拍了下嘴,回身对着殿内神像拜了又拜,默念道:“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词,以道德为务。”

然,“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其si,我将以为学父。”

张真人平白说了这一通话,李偃恐过犹不及,赵锦宁会多心,临到山下,他轻悠悠道:“信则有,不信则无。”

“我都省的,”赵锦宁颔首笑笑:“夫君领军出战前,会给关二爷敬香吗?”

李偃轻托着她的小臂,扶她登上马车,“这是自然。”

一路再无别话,车轮连轴转,赶在日落时分进了城内。

马车一经桐桂街,桂馥扑窗,赵锦宁便知是快要到了,她顺着飘荡窗幔往外瞧,前方不远,那家酒酿圆子小摊依然摆在道边儿。

“坐马车坐的骨头都要散架了,夫君陪我下去走走可好?”

李偃现在对她可谓是一呼百应,无有不从的,立马叫翔云勒马在路边驻停。

赵锦宁拿过帷帽戴好才掀帘下车。

连续多日有雨,直到今儿晚间,星子隐隐绰绰地挂在了稀薄浮云后,才算是雨过天朗。

h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