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1 / 2)
秋东见他还有心思开玩笑,心底就有了数。不跟他啰嗦:
“赶快睡吧,睡醒了跟我去办事。”
都这样了还有什么事是神神秘秘不能让人知道的?
秋东轻哼,自然是继续深入羌族腹地——趁他病,要他命了。
既然在安庆城找不出内贼,那干脆从羌族下手好了,把羌族女王活捉了,就不信问不出点东西。
乌城傻眼,龇牙咧嘴从床上爬起来:
“我的好殿下哟,咱们哪儿来的兵马?我可听下面人说了,咱们带来的五千人马损失过半,剩下的还都身有伤残,您不会想带我们这些人去给羌族那边送人头吧?”
当然不会!
在来安庆城的路上,秋东就已经给下属发信号,料想明天他的人手就该到了。
这一年多来,他在暗中养的人手究竟有多少,连费久沉和乐重恩都不能尽数知晓,攻打如今正人心惶惶的羌族正正好。
是士兵,就得见血。
拿羌族练练手先。
拿下羌族
拿羌族练手这事秋东是认真的, 知道太子会阻止,便趁着天不亮就把乌城从守将府里偷出来。
等太子发现秋东留下的书信时,已经是两个时辰后了。
太子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忍着全身酸疼问侍卫:
“你觉得二殿下的兵马战力如何?”
是的,太子已经非常明确的看出来, 他阿弟手底下那帮子所谓打马球的,整合在一起, 就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当然, 这点不仅太子看出来了, 整个安庆城守将都不是瞎子, 不过太子对他们解释说:
“那是我留给阿弟的东宫黑甲卫。”
他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了。
侍卫想了下,认真道:
“依属下看,或许只有陛下的亲卫军可与之一战。”
太子长长的叹口气, 心中不知是该忧虑还是该欢喜:
“奏折发出去了?”
“八百里加急,昨天夜里便发出去了。”
侍卫犹豫道:“真不给二殿下请功吗?”
那可是一份足以让二殿下扬名天下的功劳, 太子殿下将之一笔带过, 是否会叫二殿下因此记恨?
太子摇头, 却没有过多解释。
他能解释什么呢?说他父皇已经昏聩到只认钱不认人,谁给他钱, 谁就是他亲儿子, 谁敢动他的钱, 谁就是他的生死仇敌了?
他昨夜已经从乌城嘴里听了他们离宫的全过程, 父皇竟然为了钱,软禁阿弟不算, 甚至打算叫人把阿弟抓去昭狱严刑拷打, 并且已经付诸行动。
昭狱是什么地方?通敌叛国的主谋,也就在里头有一席之地罢了。
若不是阿弟跑得快, 现在有没有气儿活着都不好说。
在父皇已经对阿弟下了杀心的前提下,将这份功劳报上去,不仅不会让父皇升起爱才惜才之心,还会让父皇欣喜于终于找到合适的借口,能处死阿弟。
毕竟阿弟手握私兵,是不争的事实。
“且由他去吧,只要我还活着一日,便护他一日。”太子心里想。
“时刻派人盯着羌族那边的消息,另外,召集诸位将领,议事堂议事!”
他得时刻做好阿弟那边出了问题,随时驰援的准备。
彼时守将程振东书房里,他坐在书案后,面色阴晴不定:
“你说二殿下一早就不见人影了?”
程振东眼皮子不停乱跳,他总觉得这位突然冒出来的二殿下,生来就是克他们兄弟两的。
阿弟冯如海被二殿下害的不人不鬼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不说,如今他花费十多年,好不容易等来的,为父报仇的机会,又被二殿下给坏的彻彻底底。
如今安庆和羌族双方再一次陷入僵局,守将中大多数都不支持继续攻打羌族,也不知道下次再有这样的良机又是何时。
程振东恨的牙痒痒,面上却不能表露出分毫,还得叫人时刻盯着秋东的动向,以免他又做出什么惊人之举,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这么想很没有道理,但程振东就是有这个预感。而他的预感往往都很灵,一次次支撑他从失去父母,活到如今。
“叫人暗中盯着太子那边,二殿下一定会联系太子。”
然而这回他想错了,秋东这一去就是三个月,他既没有联系太子,也没有给外界任何人传递消息。
好似消失在茫茫草原上一般。
这三个月里,秋东带人逐渐深入,顺着羌族生活的地方一路打了过去。
完全实现了在草原上的自给自足,练兵的同时,还能养肥他们的腰包。
为何会这么讲呢?
因为他们前脚收服一个小部落,后脚他的商队就凑上去和人家和平友好的做生意。
可对羌族人而言,都已经生命受到威胁了,哪儿还有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