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294(5 / 6)

加入书签

落下胡虏举国之兵来袭的口实。所以,双方心照不宣地维持这种地下的暗战,长达三十多年。”

刘裕喃喃道:“三十多年,那足够是两代人了,你曾祖父,祖父,一直到你爹,这样相当于三代人从开国到淝水之战前,六十年的时间,一直在战斗啊。”

刘敬宣点了点头,说道:“他们毕竟还是有些军职与官号的,我祖父有个征虏将军的头衔,但这个没传到我爹头上,因为在我爹接掌黑虎寨时,当年的老弟兄,已经多数离散了,有些人回到了北方,甘愿成为汉人豪强大族庇护之下的农人,有些人则南下吴地,成为世家大族的看家护院,不瞒你说,当年刁逵上任京口,当那南兖州刺史时,家将刁球带的千余刁氏家兵里,一半多都是我们淮北山寨出身的旧部呢。”

刘裕叹了口气:“难怪看这些人训练有素,出手狠厉,远非普通的朝廷官兵可比,只可惜,居然明珠暗投,进了刁家这样的家族成为他们的爪牙,鹰犬。”

刘敬宣摇了摇头:“他们平时也并不是寄生在刁家的,一半多也是刁逵在京口被你硬怼之后,重金从淮北邀请的人马,只有刁球和两百多普通的家兵,是他刁氏的旧部,他满以为靠这些人能镇住京口,但没想到,还是给你们京口人打得屁滚尿流回去了,也正是因为此事传到了淮北,这才让当时顶替我爹,在黑虎寨驻守的我来了兴致,想要到京口看看你的成色呢。”

刘裕笑了起来:“难怪当年一入北府军你就冲着我来,原来是要给刁逵的手下,那些你们山寨里的兄弟们报仇啊,早说的话,我就应该在你入营之前跟你较量一下,也省得后面有这么多事了。”

刘敬宣哈哈一笑,摆了摆手:“别误会,寄奴,我可不是刁逵,我跟你没仇,纯粹只是想见识一下京口刘大这样的好汉罢了,因为我知道,京口的好汉跟我们一样,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以后是要针对胡虏的,而且那时候,苻坚已经一统北方,要大举南下,灭我晋国,晋国一灭,我们这些淮北强人又如何能存在呢?所以谢玄组军的时候,淮北的各大寨主,当家的,全部动员起所有的部下,包括在青州的一些旧部,让他们以大局为重,回寨护国,情况还算不错,光我们黑虎寨,月余时间就回来了两千多人,足够组一个军了。”

刘裕点了点头:“所以你爹一上来就给任命为军主呢,其他的高素,何衡,诸葛侃,田洛这些老将也多是如此,北府军虽然号称是以京口汉子为主组建,但实际上,起码有上万人马,在建军之初是由你们淮北强人们组成的呢。”

刘敬宣点了点头:“是的,在五桥泽战死的,也多是这些强人,现在你知道我们淮北强人们的由来,还有他们的所想了吧。”

刘裕叹了口气,正色道:“我现在是明白了,这么说来,淮北的强人们,就是一些对晋国朝廷失望,不想投身世家为奴,但也不想被胡虏统治,跟他们有深仇大恨,想要一直战斗下去的一些好汉们,在淮北,他们送走了自己的妻儿,可以无负担地进行战斗,以此打磨自己的技能,成为天下一等一的精兵悍卒。”

刘敬宣微微一笑,说道:“是的,在我们淮北这里,伤痕和斩首才是一个男儿实力的证明,我们战斗不为了荣华富贵,只为能多杀胡虏报仇雪恨,所以,只有自己亲手斩获的,才是对我们实力的证明,才是我们战斗的回报,这点,是那些世家高门的公子哥儿们,永远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一群吃着他们的粮食,穿着他们的衣服,拿着他们的武器,在淮北站岗的守军罢了。”

寄奴阿寿本陌路

说到这里,刘敬宣顿了顿,继续道:“也只有谢安是发现了我们的价值,早早地让谢家不要以对普通庄客,佃户的态度来对待我们这些送到吴地的妻儿,我从小其实是在谢家长大的,除了习武之外,他们也教我习文断字,和谢家的子侄们一起上学读书,所以我爹会这样感激谢家,愿意成为家将,为他们所驱驰。”

刘裕点了点头:“难怪当年在淮北一带就有江淮兵王的你爹,居然肯屈尊进入谢家为家将呢,原来,还是因为谢家对于你们的态度,远比其他家族要来的温和,所以你们才肯如此呢。”

刘敬宣沉声道:“也不止是这些,在我被送到会稽,成为谢家的寄养孩子之时,当时还不是宰相的谢安,就跟我爹,还有其他几位寨主有过一次长谈,他说前秦有了王猛之后,一统北方之势不可避免,而他们一旦统一北方,必然会对南方的东晋下手,到时候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从那时候开始,淮北的各大山寨,坞堡,就不能再象以前那样,满足于胡人的马匪,部众进行小规模的冲突,而是要为将来的大战作准备。”

“而谢安也说,将来他会给各位寨主一个名份,让他们能成为朝廷正式的兵将,而且绝不会再象晋国建立初时那样,要抢夺,兼并大家的部众,只要还是他谢家主事,那就一定会保证大家的利益,让大家继续保留自己的部下,独立成军,而这个承诺,也是北府军后来这种兵为将有,战后掳掠,自行扩张军队,形成各大军阀的起因。”

刘裕长舒一口气,说道:“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