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 / 4)
床厂也做的越来越大,张元这个原本锅炉厂的技术员,也是进步飞速,一方面考取了南河工业大学机械系的夜大,读出了文凭。另一方面销售也是如鱼得水,他有自己的理念,许如意也就不怎么管。
这会儿就笑着说:“干得好!”
好消息频传,到了下午的时候,胡浩也给她打了电话,“许厂长,幸亏你提醒,我们拉了十条电话线,没想到今天全占上了,虽然第一天不能够确定有多少成交额,但是订购意向已经不少了,粗略估计,一百台靠上了,这才一个早上。”
随后几天,燎原厂和东阳厂都热闹起来。
从各地赶来的厂长科长们,都聚在了这里。用大家的话说:“搬来了两年多了,我一直觉得咱们厂厂区实在是够大了,装三个分厂还剩下那么多空闲的地儿,这会儿我第一次觉得,怎么这么多人啊。”
“可不是,听说招待所早就住不下了,是南河机床厂还有其他厂子将招待所腾出来给咱们用。小车队最近也忙,一边天天去火车站汽车站接人送人,一边还得拉着招待所的人来咱们厂。”
说到最后,忍不住说:“可热闹呢!”
可不是吗?有些事许如意都没想到,譬如这签约。
销售是这样的,先是在电话里咨询,或者是找了解的人打听,有了意向后肯定要过来看看产品聊聊细节,然后再谈合作的事情。但现在无论是燎原厂和东阳厂都是出了个问题——大家蜂拥而至,简直是门庭若市。
肯花费时间与票钱过来的,肯定是有意向的。
如果是人少的话,大家都会抱着一种问仔细问清楚的心态,慢慢来——虽然燎原厂的数控系统肯定是不错,可这也是个大合作,慎重起见,怎么也要拉扯个几天再说。
但谁能想到,这里跟菜市场似的,怎么这么多人啊——这买东西就是扎堆,人人都买,可不就急了吗。
品和机床厂厂长胡玉芬带着技术科科长张力和供销科科长钱云到了的时候,本来就是这个打算,下火车的时候还说呢:“东西肯定不错,一定要沉得住气,看看能不能好好讲讲条件。”
结果刚出站就瞧见了有人举着个硕大的牌子站在那里,上面写着——“燎原总厂接站处”。
钱云就说:“这是接咱们的吧,怪不得那位燎原厂的同志要咱们的车次呢,原来还有这服务,这可太贴心了吧。”
胡玉芬点头:“这是他们老传统了,广交会现在各厂家服务越来越好,就是燎原厂带的头。咱们厂什么售前售后,什么三包卡,都是来自于燎原厂。不过咱们都没真正体验过,这次正好好好学学。”
这一说,大家都同意,所以上前的时候,就观察的挺仔细的。
接站的是位男同志,穿着夏天常见的白色半袖衬衫和黑裤子,唯一不同的是,他胸前戴了个厂牌,上面印着——燎原总厂。显然是为了表明身份。
瞧见他们过来,对方反应很快,直接问道:“请问是来燎原总厂的吗?”
胡玉芬点头:“我们是品和机床厂。”
对方一听就笑道:“是胡厂长吗?”得到了肯定回复后,立刻说,“我们的车就在外面,请您跟着我们这个同志往前走就可以。”
胡玉芬他们还以为是专门接自己的呢,哪里想到,似乎他并不走,她就问:“你不走吗?”
“哦,”接站的人说道,“这一趟车有三个厂子的客户到,你们是第一批,我需要再等等。我们的车是个小客车,等会您上去,可能需要等待一会,请别着急。”
胡玉芬他们本来想观察人家,这会儿也顾不上了,居然三家?!这么多人吗?
往车上走的时候,她还问旁边带路的同志:“你们厂现在来的人很多吗?”
对方笑着说:“是,仅仅今天,就有11个厂要过来。你们这是最早的一批。”
胡玉芬他们几个都惊了,这一天就来了11个厂,评级都已经出来五天了,那得多少机床厂过来了?!夏国是机床厂不少,可也没这么扎堆的,钱云深吸了一口气:“那咱们排的上吗?”
这话真是问到了精髓,谁知道燎原厂一年能生产多少?可大家都知道,现在夏国发展迅速,随着外资的进入,很多行业到了必须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时刻,上数控机床也成了必然的趋势。
原先大家不做,是因为进口的数控系统太贵了,为了保证利润定价势必不低,这样的数控机床,他们这种规模的厂子根本不敢接——谁敢买啊。
可是如今燎原厂的数控系统的价格到了不到五万,他们再压低成本,肯定有竞争力,早上马数控机床,就能早占一席之地,这绝对错不了。
但是,燎原厂能成产这么多吗?
这么一想,他们不知道怎的就有了点急迫。等着三批人都到了,车子就向着燎原厂开去,胡玉芬又跟其他两个厂的同志打了招呼一问,心是一直往下掉——他们说,这两天燎原厂就已经接待了三十来个机床厂了。
不过想想也是,全国规模以上机床工具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