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5章(3 / 3)

加入书签

发事件,她也是不担心的。事情交给项乐她很放心,就像做匾,她说找黄里正,项乐就能想到接下来接石匾。项家如果不是因为阿浑这个意外,使三兄妹失了父亲耽误了,他们三人的能力加上有项父居中协调,也当是一个正在发家的大大的商人家族。

第二天,项乐还弄了老大一串鞭炮来放,鞭炮声中,几个人将围着红布的匾挂到了城门上!

商人里识字的略多一些,居民们多半不识字,也有互相问的,都说:“祝家庄。”

在山民们耳中,很难说“祝家庄”和“石头城”哪一个名字更土气一点,但都挺好记的。既然主人说是祝家庄,那就是祝家庄了,还兼记了这里的主人是谁。城里的人倒是有一个念头:以后往外可以报自己是祝家庄的人了,也是有人庇护的了。

…………

祝缨放心地走了。

祝大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兼之女儿听取了自己的意见,也满意地不再闹了。

一行人走得比较顺利,路过喜金家,她又多停了两天,将喜金家大寨附近看了一看,顺便看了铜矿之类。

到山下的时候,已是十一月中旬了。

刺史府众人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将她给盼了回来。刺史府里没了刺史,总觉得心里没有底。

祝缨让随从等各自回家,家人回到后衙,自己先见府内众人。就听到祝大说:“别跳!车高,再崴了脚。”

祝缨从马上一看,却是祝石从车上跳到了地上,笑着对车内说:“没事儿,我跟师父练武呢!”

祝缨道:“娘、大姐,小妹就交给你们啦。”

自己踏进了刺史府的大堂。

刺史府里的事情不少,除了积压的一些日常事务,各人又各有汇报。

先是王司功,汇报了招录刺史府史员的事情,也都是各有保人,三代良民之类。他留了两倍的人,预备着给祝缨回来决定最后的名单。

祝缨看了,问道:“女吏没招?没人愿意吗?不能呀……”

王司功挠了挠头,小声说:“不是没人愿意,是太多了!”

刺史府待遇不错,祝缨还不许人骚扰女吏,许多人都愿意过来。又有些托了本地富户的门路的,王司功一看富户推荐女吏,头皮先麻。

祝缨道:“这有什么好怕的?都拉到学校里,考试!”

王司功道:“是。”

小吴等人又报:“今天的邸报刚到,新南知府定下来了,照说已经上路了。”

祝缨道:“哦……那准备好,万一他要有什么交割的,咱们也不能失礼。”

“是。”

祝缨又问州学博士:“我记得原府学里有河东县的学生?”

“是。”

“你列名单,我给他们写荐书。聊胜于无吧。”

当时新南府没有知府,府衙也没个牵头的,更不要提什么府学了。所以祝缨将原河东籍的府学生都暂留梧州州学读书,等新南知府到任、开了府学再让他们回去。如今新南有了新知府,这些学生就得回去等新知府了。

梧州这里,空出的学生名额也得筹备新一轮的入学考试。正好,十一月了,考完了、定下名次,明年正月开学。

博士道:“下官已列好了名单了。”

祝缨就顺手给他们写荐书。也不知道新南知府是个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对河东县的人有意见,她就只写一些标准的官样文章。写某人,年龄籍贯之类,是经考试选上的府学生,因为区划的改变,不能在梧州读书了,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将此大才送还府君。

几封写得都差不多,夸学生的话就因各人的情况不同而略有差异。

四十名府学生,河东县有十人,包括保送的两个。在一排名单中,祝缨看到了甄琦。他快三十岁了,也不知道到新南之后还有没有机会出仕了。

祝缨给他写了个“用功”的评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